[NAK80]化解钢铁等产能过剩不能只靠市场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5个月,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8.47亿元,环比增长1.32倍,这是今年以来国内重点钢铁企业次实现整体扭亏。
乍一看,钢铁业似乎迈出了摆脱产能过剩困局的重要一步,企业的日子有了起色。其实不然。钢铁行业前5个月扭亏,主要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特别是铁矿石价格大幅下滑,与钢铁市场转暖并无太大关系,更谈不上走出产能过剩的泥潭。
不过,扭亏还是让不少钢铁企业错误地认为市场形势正在“逆袭”,不少在产能过剩压力和淘汰落后进程中被迫限产和停产的企业,也转而复产甚至扩产。数据显示,从4月底开始,国内钢厂的高炉开工率保持在88%左右,其后开工率持续上升至93%左右;进入5月份后,粗钢日均产量更是屡创新高。
钢铁业当前的发展态势,颇有“好了伤疤忘了疼”的味道。在“吨钢利润只够买根冰棍”的年景里,钢铁企业体会到了产能过剩带来的“痛”,主动调整的积性增强;但形势稍微短暂好转,一些企业立刻把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抛之脑后。
近年来,我国钢铁、水泥、电解铝、化工、船舶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严重。为加快化解产能过剩,中央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。不过,化解产能过剩的进程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。
在产能过剩冲击下,一些行业企业采取以量补价的做法,市场越是过剩,就越多生产;一些企业明明知道市场已经明显供大于求,仍然争破头皮新上项目,一边搞扩张,一边等着供求关系能好转;一些企业一旦看到市场行情稍微好转,产品价格回升,便开足马力生产,导致刚刚有所起色的行情又受到新的冲击。
这种只看短期利益、忽视长远发展的做法,是我国不少产业产能过剩难以化解的很重要的原因。甚至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,也存在类似的现象。例如,今年以来,光伏产业的多晶硅市场需求提高、电池组件产量继续增长、光伏市场持续扩大,导致不少闲置产能的复产和新增产能投产,光伏产业今年可能将面临新一轮产能阶段性过剩局面。
这充分说明,尽管必须发挥好市场机制在化解产能过剩中的作用,特别是突出企业主体作用,但这并不意味着,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的事情完全撒手交给市场,更不能乐观地认为,企业能自行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。由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、盲目性、滞后性,往往造成化解产能过剩的周期过长,而且容易出现反复,终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,累积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。
因此,在化解产能过剩中,既要相信市场的力量,但更要把尊重市场规律与改善宏观调控相结合,着力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,综合运用法律、经济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,形成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合力。同时,也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,加快政府职能转变,形成有利于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、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体制机制环境,终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。
发表评论